
8月1日將TRB的投稿繳交後
意味著暑假就過了一半
由於時差的關係
最後真正確認繳交的時間是8月2日星期五的中午
心中暫時是一塊大石頭放下了
週末也就能夠專心在教會的事工上
週六帶了幾位教會的青少年弟兄去陽明山上健行
走的是擎天崗=絹絲瀑布這一段
想想也真的是又好一陣子沒有上陽明山了
有機會能夠親近大自然
又能夠和弟兄們暢快地談心
可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呢
8月5日~6日這兩天
則是我們研究團隊前往阿里山進行森林鐵路考察的日子
由於登山本線通車日期一直是未定之數
目前營運的範圍僅有山上的路線區間
我們必須從嘉義搭乘由嘉義縣公車處經營的公路客運
前往阿里山的兩條公路客運路線中
只有由嘉義車站出發的路線有接受預約
在擔心沒有位子可讓我們順利上山之下
我們預約了從嘉義車站出發的班次
也因此從臺北搭高鐵到嘉義後
必須要轉乘BRT前往市區
嘉義縣公車處發售的車票
搭上了由嘉義市區前往阿里山的中型巴士
起先在市區段還有一些短途的乘客搭乘
在這些短途客下車後
車上就只剩下前往阿里山的旅客
行駛一個多小時後
便到達這條路線的中間休息站點─石棹
班車在此休息五分鐘
供旅客至一旁的便利商店使用盥洗室、購買食物
於石棹中途休息
休息完畢後繼續出發
大概在11時半左右車子就準備進入森林遊樂區的範圍
旅客也必須在此下車購買遊樂區門票
之後再上車前往班車終點
而此時外頭起霧
已經可以感受到山上與山下溫差之明顯
班車進入森林遊樂區
公路客運的終點是在鐵路阿里山新站周邊的便利商店前
這個區域感覺跟十幾年前來過時差異沒有太大
不像有些觀光區隔幾年沒去就被開發得一蹋糊塗
而我們下車後也順利地和前一天就已抵達的老師一家人會合
便先前往餐廳享用午餐
和兒時印象相差不多的阿里山
目前阿里山地區有三條公路客運路線服務
用完餐便到民宿旅館入住
將不重要的東西留在房間後
便可以開始我們的行程
目前阿里山鐵路有三種營運型態:
阿里山=祝山
阿里山=沼平
阿里山=神木
其中第一種僅於每天清晨運轉
載運旅客前往觀賞日出
後兩者則於日間運轉
由於阿里山=沼平的區間
有涵蓋在我們隔天早晨要搭乘的「阿里山=祝山」區間內
我們便決定第一天下午先搭往神木
目前阿里山鐵路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協助營運
因此車站時刻表、公告等等都有加上臺鐵局的字樣
負責控制阿里山站外道岔的轉轍工
阿里山車站場站一景
由於老師事前有向臺鐵相關單位知會
我們也就得以在列車駛離後留在月台上觀察營運、運轉的狀況
目前阿里山鐵路列車編組大致以DL機關車加上五輛祝山型客車為主
不論行駛哪一區間
機關車都是位於阿里山站這一側
列車行駛至阿里山站須進行牌券交換
我們搭上往神木的列車
搭乘行進方向的第一節車廂
這節車廂配有乘務人員以監視車前狀況
此外也提供廣播導覽說明的服務
列車很快便抵達神木站
這裡是位於「之」字型登山路線的第三分道
只是目前往山下的路線還未重新通車營運
列車停靠神木站進行折返
神木站在軌道兩側均搭建有月台
使上車與下車旅客得以進行分流
下車後我們便要沿著步道行進
一路走回阿里山車站
欣賞沿途森林風光
這段步道多為上坡
我們走的方向也和一般人會走的方向相反
還滿特別的
過去阿里山的地標之一─神木,如今已放倒在地
充滿霧氣的巨木群
著名的「三代木」
走完步道回去也差不多是吃晚餐的時間
用完晚餐我們便在旅館內休息、玩桌遊等等
晚上休息預備隔天一早搭火車前往看日出
隔天早上我們是搭上了第一班前往祝山的列車
由於有提早前往排隊
所以得以有座位可以坐
列車抵達祝山旅客下車後
需將列車拉出車站
再轉轍至側線
以供第二列車稍後進站
停靠在祝山站中的列車
由於下車後又在月台上拍照及觀察列車調度
到了觀日平台時已有不少等待日出的遊客
而當地一些兜售「紀念品」的小販也發揮三寸不爛之舌
擔任「解說員」的工作
我們到了一個比較旁邊的空間等待
今天天氣算是不錯的
所以可以看到滿漂亮的日出
在祝山觀賞的日出
觀賞完日出後我們便又進站
先等待第一班車出發後
再搭乘第二班車返回
目前祝山線使用的編組與往神木、沼平的列車是相同的
過去曾出現過DL+客車*5+DL+客車*5的長編組榮景不再
去程的第一班車由於已經調至側線,成了回程的第二班車
回去之後便是補眠、整理行李、寄明信片的時間
由於身體並沒有太疲累
便前往寄明信片及在車站附近找地點拍攝火車
也發現從阿里山車站頂樓的觀景平台
可以清楚拍攝到進出車庫的調度中列車
不過可能僅限於營運時間前後的整備時間吧
畢竟沼平與神木線開始營運後
列車都是在站內折返
從車庫單機駛出的DL機關車
原本保存在沼平站的舊機關車,在沼平站改建後暫時先移置於阿里山車站側線
駛向神木的列車
由於下山中途還要前往奮起湖
原本請旅館幫我們預定八人座小巴士包車
但後來發現小巴士司機又擅自招攬其他客人
因此決定就不搭乘小巴士
而是搭乘客運至石棹後
再由老師開車分兩次載我們進入奮起湖
不巧的是由於客運班次不多
座位都已被預約一空
當天要臨時購買就只能以補位或站票的方式
幸好只多等了一班車便能夠搭上
下山客運在石棹休息,我們也在此下車由老師前來接至奮起湖
奮起湖最有名的便是「鐵路便當」
因此我們抵達後第一件事便是到「奮起湖大飯店」享用便當
不過現在由於登山本線的鐵路並未行駛
因此這邊便沒有那麼熱鬧
雖然看起來只是個鋁盒便當,但菜色其實相當豐富
用完餐後則是到火車站旁的車庫
參觀這裡保存的車輛
除了兩輛蒸汽機車外
還有一輛不知是否有在使用中的柴油機關車DL-28
奮起湖車庫
奮起湖站附近股道狀況與經過的簡易巡道車輛
由於老師還得駕車北上
在參觀完車庫後便先行離開
由於我們搭乘下山的客運是下午五點鐘
因此還有一些可以到附近步道走走的空檔
奮起湖一帶的步道
奮起湖除了商店街那一帶比較有開發
附近就都都還是森林的景致
並沒有太多人為的結構體
而步道有長有短
我們選了一段有把握在客運開車前返回的路線來走
搭乘下山的客運是嘉義=奮起湖路線,一天兩個往返
由於天色漸暗且山區容易起霧
在下山的途中有一小段路能見度還滿差的
不過在司機的熟練技術下我們順利通過了那一段路
離開了山路後又在市區道路行駛一陣子
最後回到嘉義市區
山區道路一度能見度很低
回到嘉義市區後
大家先一起去吃火雞肉飯
由於我自己想趕在「福義軒」打烊前去買些名產
便先行脫隊步行去找
不過可想而知最有名的蛋捲是沒辦法買到
便只能買他們的其他產品
剛買完出來就被門口的小販推銷「加了排隊工資」的蛋捲
想想好像有點不划算就沒有多買
外觀頗不起眼的「福義軒」其實是滿有名的店
由於剛才只吃了碗火雞肉飯
其實是沒有很飽
便到福義軒附近、垂楊路上的新光三越看看有什麼吃的
在地下室發現了之前友人推薦的美式漢堡
價格上並不會比大型連鎖店貴上太多
但東西的質和量可說是樂勝其他大型連鎖體系呢
只在嘉南有的地區型美式漢堡連鎖店
吃完後便到垂楊路上搭乘BRT前往高鐵站
也如預期地同學們在臺鐵後站搭上了同一班車
這次的考察之旅便順利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