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搭著火車從機場進入市區
沿途經過許多高樓大廈的區域
令我感覺到柏林這個城市的繁華
真不愧是德國的首都
柏林中央車站外觀
而柏林中央車站(Berlin Hauptbahnhof)是個相當特別的車站
月台分別位於地上二層與地下二層
而且這兩個樓層的月台行車方向彼此大致呈現垂直的交錯
也就是說鐵路從這邊分由四個方向岔出
與歐洲一些城市多半採用「終端站」的設計不同
柏林中央車站地上二層的月台
今天早晨出門時
天上飄著綿綿細雪
地上也多多少少積著一層薄薄的雪
可想而知氣溫是滿低的
從中央車站出發後
原本想去找一家模型店
到了才發現那地址好像是模型公司的辦公室
因此撲了個空
便繼續朝其他景點前進
只是由於行走的方向改變了
順序勢必要做個調整
柏林也是歐洲眾多具有路面電車的都市之一
倫敦的Routemaster怎麼會出現在柏林!?
首先先朝著Die Hackeschen Höfe前進
在靠近目的地的時候
發現旁邊有一片路面電車暫停待發的空間
因此花了一點點時間在這邊觀察及拍照
柏林的路面電車群
柏林的公車與路面電車的車體
都是採用鮮明的黃色作為外觀
今天所見柏林的路面電車至少有五種車型
而且不是每一種都可以雙向駕駛
顯然柏林的路面電車不同的路線有不同的設計
或許也是與過去東西德分裂有關吧
Die Hackeschen Höfe的入口
接著進入Die Hackeschen Höfe
這是一個由一群「中庭」組成的空間
應該講說
被「口」字型建築所圍繞的空間稱為一個「中庭」
而這裡是由八個中庭連結在一起的
進入後看到的第一個中庭
四周圍的建築物外牆是由彩色磁磚拼貼而成
進入Die Hackeschen Höfe後的第一個中庭
這裡建築物地面層多半是作為店面
而且要從中庭的方向才是店面的門口
Die Hackeschen Höfe這群中庭由於有許多相當有特色的商店
因此成了特色商圈
不過這邊商店多半是以精品為主
因此比較難吸引我的目光
不同的中庭有不同的風貌
依序走過各個中庭
發現有一間是「小綠人」的主題商店
別懷疑這裡的小綠人指的正是行人號誌
也因為來到這家店才注意到柏林具有特色的行人號誌圖案
柏林小綠人商店
這家店販售各種與柏林小綠人有關的商品
更有德國著名零食─小熊軟糖的「小綠人版本」
只是價格比起正常的小熊軟糖高上許多
因此也就沒有購買
從外面觀看Die Hackeschen Höfe的建築群
在Die Hackeschen Höfe附近居然有「無印良品」!
離開Die Hackeschen Höfe之後
走了一個火車站的距離
目的地是「電視塔」
原本就知道塔上的觀景區正在施工不開放
誰知道今天的天氣是差到雲霧籠罩著它的上半部
因此連想一窺這東德時代柏林的代表建築都沒機會
便到一旁商場內的速食店先用餐
讓腳休息一陣子
被雲霧環繞的電視塔
柏林聖母教堂與電視塔
聯絡市區與Tegel機場之間的巴士
接著到東德博物館參觀
入口處便強調這是一座讓遊客「親自體驗」東德生活的博物館
因此允許遊客可以觸摸、嘗試使用沒有被隔絕開來的展品
東德博物館囊括東西德隔絕後
東德人生活的一切
從童年、教育、就業到家庭
因此以大量當時的實體器物輔助展示
(博物館內的照片與敘述為穿插進行
因此敘述文字與照片並不一定相關
敬請見諒)
博物館入口處不遠便是交通的區域,不過這輛可以坐進去觀看東德街景的車故障了
東德時代的交通票券
這張圖顯示了當初西柏林的地鐵穿越東柏林時的處理方式─東柏林境內的車站必須關閉
東德也有自己的航空公司─Interflug
如同大家所知
東德實施的是共產主義
因此從小的教育便充滿社會主義的思想
甚至教導小孩和群體一起如廁時
要等其他人都解決完後才能一起站起來
真是有點走火入魔了
柏林圍牆的示意模型
有著東德旗幟的各式徽章
東德的各種工業產品
而關於東德的產業市場
令我驚訝的是過去東德也曾經扮演過「世界工廠」的角色
不過當時產業發展下
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人人都很「有錢」
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商品仍然都只有生活必需品
卻沒辦法用這些額外的錢去買一些消費品
有種「有錢無處花」之現象
東德的商店便已推出「集點」活動
東德的各種報章雜誌,但其實背後都是同樣的資訊來源
交通運輸方面
在政府補貼下
公共運輸票價低廉
但品質很差
因此國內的旅行仍以私人運具為主
而國際航空票價的低廉
甚至會吸引到來自西德的旅客
東德的家庭內部擺設,其實並沒有特別殘破或缺乏
同樣是牛仔褲,東德買到的品牌是「BOXER」,西德買到的是「LEVI'S」,品質與設計皆有差異
另外還有一個區域的展示主題為「政治、經濟、外交及軍事」
但這區域感覺就不如前面展示東德人民生活來得有趣
便沒有花太多時間和心思在這一區
德國軍人的服裝配備
東德博物館雖然規模不大
但為了理解展出的內容
仍在裡面花了超過兩個小時才參觀完
東德博物館的入口是位在河岸邊低於路面之處
位在東德博物館旁邊的大教堂
本來還有計畫要參觀一旁的柏林大教堂
但是在歐洲看了這麼多教堂
實在感覺有點膩
於是便只拍攝外觀的照片
繼續往「查理檢查哨」步行
走路花了快一個小時才抵達
也在沿途嘗試觀察與欣賞柏林的各種景觀
德國歷史博物館
新崗哨
希特勒時代曾經發生過「焚書」事件的Bebelplatz
腓特烈二世雕像
查理檢查哨是過去東西柏林間的關口
因此在關口前立了一面大木牌
寫著「您即將進入美軍管轄地區」
另一面則寫著「您即將離開美軍轄區」
路中央豎立的士兵照片也是兩面不同
「即將進入美軍管轄地區
兩軍士兵照片分別朝著對方領地豎立
所謂檢查哨
從今日的角度看來不過是在路中央的一間小木房子
前面還會站著兩個扮演美軍的工作人員
不過要和「美軍」合照可要付出10歐元的代價
此外想要收集東西柏林的出入境印章也要另外的10歐元
因此我都沒有掏出這些錢來
查理檢查哨全貌
檢查哨的小房子與扮演美軍的工作人員
看過路上陽春的檢查哨
便到旁邊的柏林圍牆博物館參觀
這個博物館內是不能拍照的
和強調「看得到、摸得到」的東德博物館差異頗大
柏林圍牆博物館大多的展示品都是照片加上大量的文字
因此顯得沉悶許多
不過也提供了另一個角度思想東德強權
以及人民如何尋求自由
鐵幕時代的東德人民
其實只要設法安全地踏進西德的土地
就表示已經成功獲得自由
因此展館中有許多部分是與此有關
當時的逃亡方式包含了陸路、空路和海路等三種
其中陸路是將人夾帶在各種物品當中
包含車輛、機器、行李箱、衝浪板
甚至是乳牛模型之中
也有用假護照或虛構的護照通關的
此外更有人嘗試挖地道
空路方面則是包含垂降、滑翔機等等
最著名的是有兩家人一起搭乘自製的熱氣球逃亡
海路則是要從東德划船到第三國再回到西德
而這些逃亡也不是每次都會成功
失敗被抓的也不在少數
但實實在在反映出東德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
而到1989年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在柏林圍牆博物館也是花了將近兩個小時
參觀完已是晚上的六點半了
柏林圍牆博物館
接下來則是繼續散步往Brandenburger Tor(布蘭登堡門)前進
說穿了布蘭登堡門只是一座希臘式的城門
不過在過去
這裡也曾經被封閉起來以隔絕東西德
與今日人車自由來往通行的景象大不相同
布蘭登堡門
此時回旅社稍嫌早了點
因此再折返往Potsdamer Platz的方向前進
那邊可說是柏林的重要商業中心
接近時便可看見造型奇特的DB總部
在旁邊有一群合稱「SONY CENTER」的建築物
不過當中除了高級餐廳以外的店都打烊了
因此又到與Potsdamer Platz連通的Arkaden購物中心找晚餐吃
DB(德國鐵路)的總部
SONY CENTER
Arkaden購物中心的內部
晚餐吃的是德國的平價魚類食品連鎖店「NORDSEE」
他們主打的是鮮魚三明治
還有炸魚塊之類的
是在丹麥很少吃到的口味
炸魚塊加薯條
魚片三明治
德國許多購物中心裡都有NORDSEE的專櫃
原本吃完晚餐就想搭車回旅社
可是回到中央車站又感覺花了2.3歐元的車票只搭了兩分鐘實在不划算
因此又搭上車到Ostbahnhof站
到那邊看看殘存的柏林圍牆
最後弄到十點多才會到旅社
在Ostbahnhof站附近的柏林圍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