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西敏寺、大笨鐘等景點後
便要往交通博物館前進
根據手上的地圖
那裡正好是走路嫌遠、搭車嫌近的距離
想說手上的票是週票就該多加利用
不過三站的距離卻得換一次車
而且是在前一天已經體驗過有著超長轉乘距離的Green Park站
轉完車後在Covent Garden下車
出口方向指著幾台大電梯
可是下車的人實在很多
旁邊有一座「往地面」的樓梯
只是又有一張告示說
這個樓梯共有193階
除緊急狀況外禁止使用
Covent Garden站「不讓人走」的樓梯
等待電梯的人實在太多
加上也有一些人爬樓梯往上走
決定不怕死來走看看樓梯
結果可想而知
嘗到了不聽勸的結果
樓梯走起來可說是和通天沒什麼兩樣
爬到一半累了也不知道要往下退還是繼續往上進
只好費九牛二虎之力撐到地面層
Covent Garden站外觀
接著在Covent Garden商場廣場的一角
找到了倫敦交通博物館
Covent Garden也是倫敦有名的商場之一
只是因為不是行程的重點
因此決定還是以交通博物館的參觀優先
Covent Garden商場外觀
到購票櫃台購票時才知道
現在交通博物館是沒有只賣單日票的
所有票券使用期限都是一年
或應該說是日票和年票價格一樣
倫敦交通博物館入口
參觀動線是從最頂樓開始
順著年代往下介紹
剛進去沒多久就先看到一個由交通博物館與倫敦華人社區中心
與藝術家合作製作的一座轎子的藝術品
只是怎麼覺得看起來反倒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
仿中國古代轎子的藝術品
倫敦交通博物館俯瞰全景
參觀一開始的主題是19世紀的倫敦
當時的大眾運輸主力是傳統馬車(Omnibus)
英國倫敦最早的Omnibus是在1829年闢駛
這種馬車的車廂可容納不少人
可說是大眾運輸的始祖
Omnibus
由於傳統的馬車行車速度較慢
爾後的改良先讓車廂在軌道上行駛
可以提升30%的速度
這種型態的馬車稱為Horse Car/Horse Tram
以馬拉為動力的有軌車廂(Horse Car/Horse Tram)(1882年美國Stephenson & Co製造)
接著介紹到了草創時期的倫敦地下鐵
身為世界首創的地下鐵
礙於當時的各項技術
工程、鐵路車輛等等多為相當原始
早期倫敦地下鐵開挖工地模型
或許現代人最難想像的點是
當時的倫敦地下鐵是採用蒸汽機車牽引
而非今日熟知的電力
或是較先進的內燃機
也算是一大特色
倫敦地鐵早期曾使用過的蒸汽機車(1866年製造)
早期的車廂與那時的火車廂一樣,採側開的包廂式,整個車廂前後並不貫通(1900年製造的車廂)
1890年製造的電力機車
除了早期的車輛以外
車票與文宣也是博物館收藏的項目之一
倫敦地鐵早期的車票與文宣
1922年製造的倫敦地鐵電力機車
1923年由Gloucester Railway Carriage & Wagon製造用於District Line的地鐵車組
要下到地面層之前還可以看到掛在天花板上的舊式終點指示牌
從一樓俯瞰地面層
應該是中巴概念車的東西
接著到了比較接近近代的平面層
這裡除了近代以外
也有一些當代與未來的倫敦都會交通
這個部分包含倫敦的巴士、雙層巴士、路面電車、無軌電車、地鐵車輛等等保存車
目前倫敦的智慧型公車候車亭
相信眼尖的讀者可以發現上面候車亭設計上一個有趣的地方
那就是他的「椅子」很小又有斜面
似乎是防止遊民在椅子上逗留的設計
1930年代晚期由Weymann打造車體的Leyland巴士
倫敦經典的雙層巴士─Regent III與Routemaster (左:1963製,右:1954製)
由於四點才進到交通博物館
閉館時間是在六點
因此沒能仔細地一一將展示車輛/文物參觀完
算是比較可惜的
因此這些照片幾乎都是在走馬看花之下拍到的@@
倫敦的交通流量監控系統
1936年製造的計程車
1911年製造的巴士
1910年製造的WH-Type路面電車
1939年由Leyland製造的K2 Class無軌電車
而倫敦地鐵以其獨樹一格的企業識別自豪
他們也將紅圈加深藍橫槓的LOGO視為倫敦的「文化」之一
這個部份博物館的主題特別以「Design for Travel」
倫敦地鐵的CIS已經成為這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1938年製的地鐵車組駕駛馬達車
而交通博物館裡面
也在不同的地方擺設了1930年代與現代的地鐵駕駛模擬機
讓遊客可以體驗操縱地鐵的感覺
1930年代的地鐵模擬機
現代的地鐵駕駛模擬機
操作過後感覺倫敦地鐵的死人裝置(用以確認駕駛沒有失能的裝置)
實在是有點複雜
若不特別注意說明是無法啟動列車的
此外
這裡的駕駛模擬機軟體都是採用Open BVE
現代倫敦雙層巴士的駕駛艙
由於和TONY學長約定向他拿轉接插頭的時間還有一陣子
而博物館在六點準時閉館
但是紀念品店與咖啡廳營業時間比較長
因此就到那邊打發時間
交通博物館咖啡廳供應的調味飲料相當有特色
是以每一種地鐵路線顏色對應到一種類似顏色的飲料
本來想嘗試看看
只是他們說飲料都已經賣完了
便只吃了一片蛋糕坐下休息
在交通博物館咖啡廳內小歇
紀念品店與地鐵營運狀況顯示器
離開博物館後到Covent Garden商場晃了一下
基本上就是建築型態比較傳統的集中商場
與現今流行的百貨公司差異頗大
Covent Garden商場
我和學長約在Leicester Square
與Covent Garden距離只有地鐵的一站
有了稍早的慘痛經驗之後
便決定直接步行前往
途中經過了TESCO
稍微採買了一下宵夜和隔天的早餐
其實學長他們是從Gatwick機場下飛機之後搭地鐵過來
因此到了那邊還等了一陣子
便決定先到Leicester Square旁邊的中國城晃一晃
中國城基本上就是早期華人移民的聚居地
現今則發展成華人特色商圈
尤其是聚集了許多中國料理店
倫敦中國城
和學長碰面之後
跟著他們一起到中國城裡面的臺灣料理店「梁山好漢」用餐
這裡的臺灣菜價格可真不便宜
每一道都要7~8英鎊以上
而且份量又都很小
我自己只點了個竹筒飯
再和學長他們分享一些菜來吃這樣子
「梁山好漢」的臺灣料理
說實在這餐廳給的分量實在小得很誇張
加上服務人員的態度有點欠佳
要不是離家這麼久要來嘗嘗故鄉的滋味
來觀光應該不會特別來吃這種餐廳才是
梁山好漢 店鋪外觀
倫敦中國城的牌樓
飯後又繼續到另外一頭一家英國人開的珍珠奶茶店「Bubbleology」
這家店的裝潢弄得非常新潮
並以「好喝的泡沫茶科學」為號召
此外店內還有一面小小的中華民國國旗
飲料則有兩種紅茶可選擇的奶茶、果茶
配料則可以選珍珠或果凍等等
容器則是與臺灣飲料店一樣是塑膠杯加封膜
整個是很懷念的感覺
雖然一杯要價3.35英鎊
但是能在英國回味故鄉的滋味也算是值得了
Bubbleology店鋪外觀
道地風味的珍珠奶茶
結束今天的行程
回到地鐵站
與學長分開後回到住宿的地點
不過發現轉接插頭依然是無法使用
只好再去找其他房間的住客借了....
希望這種借用的方式可以撐到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