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寒假的高鐵營隊
我選擇了由左營出發
因此在前一天就先到南部去
也因為有這樣的機會
利用一天短短的時間作了個南迴線的小旅行
本來是想說可以跟社團住南部的學弟們一起同行
後來問一問只有一個學弟有空
於是就只有兩個人一起進行這個旅行
早上搭了第一班直達的高鐵(103次,台北06:36開)
到達左營後踏入台鐵新左營車站
迎接著我的是接下來轉乘的列車已經誤點了的這個事實
也就是1001次
原訂8:21開車晚了6分鐘
而月台的另一側停的是8:30開車的2059次
雖說很想搭柴聯車
但因為已經買了1001次的劃位車票
就搭上由推拉式自強號運轉的這列車
在我上車前有其他旅客曾坐過這個座位
而且好像正好是在新左營下車
因此假如我沒有買這張車票
那這個座位就會從新左營空到高雄
在高雄與學弟會合後進入月台
準備搭乘81次莒光號前往台東
因為要進行更換本務機的作業
因此81次在高雄會停留十幾分鐘
除了將電力機關車換為柴電機關車及電源行李車外
也加掛一節商務車廂
列車自高雄出發
搭乘率不算低
行經枋寮後進入南迴線
我們的座位是靠山側
不過靠海側的乘客把窗簾拉上
因此無法一覽海景
所幸稍後自台東返回時搭乘的普快車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
進入枋寮站前可看見魚塭旁的小停車場停放著國光客運的車輛
一邊聊天一邊休息之下
列車在中午抵達了台東
由於位於卑南的台東新站(現名為:台東車站)至台東市區的這段鐵路早已廢除
故下車後要前往台東市區就只能轉乘客運
客運班車由鼎東客運山、海線分別提供服務
其中山線的路線是專門行駛於台東車站與台東市區間的
會提早到車站等待時刻到發車
但海線的路線皆為長途客運返回台東途中繞駛
所以雖然有時刻表
但幾乎是保證誤點
一點多才搭上表訂12:50由成功返回的班車
以中型巴士營運
車內人相當多
故前半段的路程是站著的
當巴士駛抵台東市區時
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由於公路客運的電子票證(本車使用台灣通)是需要上車、下車皆刷卡的
有一位年長的乘客似乎因為長期未依照正確方式使用
造成該客運司機很困擾(無法收到應收票款)
因此在那位乘客下車時發生了頗激烈的衝突
電子票證的使用錯誤固然是乘客不對
但假如駕駛員能用更好的態度進行教育
相信就不會發生這種衝突...
到了台東市區第一件事是先到國光客運台東站去蓋站戳
國光客運台東站是位於市區站前馬路的一個店面
目前每天僅有往高雄的四個往返班車會在這邊上下客
因此在我們到的時候站務員是呈現一個非常優閒的狀態
台東站的印章是「高雄車站(台東)」
根據站務人員表示目前是隸屬高雄車站管理
接著便前往由舊台東車站遺址保存而成的「台東鐵道藝術村」參觀
台東鐵道藝術村保存了當年台東車站的場站、月台及三輛塗成仿舊東線塗裝的DR2050
當年站房裡的時刻表被復舊展示
場站的軌道區已經長滿雜草
由於剛結束的這個學期下半段的「運輸工程」是在上軌道工程
而身邊剛好有學弟當聽眾
我便開始現場的軌道工程課程
其實除了雜草之外
軌道的各種構造都算被完整保存下來
這是道岔的「岔心」(frog)與「護軌」(guard rail)部分
連接兩條鋼軌的「魚尾鈑」
另外這種連接方式是「懸接」
用以固定軌距的「軌距拉桿」
轉車台也被保存下來
美中不足的是轉車台附近的軌道全都拆光了
因此根本無法明白他的用途
保存的三輛拖車
由左而右分別是DR2060、DR2069、DR2067
遠看感覺保存狀況還好
不過近看呢......
講到這個我就要對於台灣鐵道車輛保存提出一點意見了
明眼人應該都感覺得出來這幾輛車上有厚厚的一層油漆吧......
說實在是滿噁心的
而且讓人感覺鐵道車輛的保存只要「像」就可以
而不需要真正的考據
油漆厚到什麼程度呢?有幾個尾牌的扣子都被油漆「黏」起來了
此外行先蓋有一些也遭殃
看銘板其實感覺會更明顯
此外車體上的台鐵局徽也不是用台鐵自己烤漆時用的模子
(台鐵的烤漆不會有那麼大的間隙)
字體也不是正確的台鐵標準字體
甚至局徽跟車號都噴得歪歪的
此外都已經是黃皮車的塗裝
還用拓寬後的車號
或許因為車內鎖起來內裝保存狀況算良好是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吧......
不過說這麼多還是拍照留念一下好了
昔日的月台已成附近居民騎腳踏車、散步等的休憩場所
感覺最特別的是月台上的車序牌
跟台鐵其他車站的差很多
不過當年真的是用這些嗎?
有別於靠近三角線的軌道使用的是木枕與道釘
靠近車站月台這邊的軌道是使用混凝土枕與彈性扣環
而這也是現在台鐵路線上使用的主流
由於邊參觀邊講解
於是時間過得很快
一下就接近兩點半了
也就是到了預定搭客運返回台東車站的時間了
這次搭乘的是鼎東山線所營運的「台灣好行」縱谷鹿野線
從台東旅服中心到台東車站這段只有我和學弟兩位乘客
不過到了台東車站下車後有其他乘客上車就是了...
接下來的旅程就是我認為這趟小旅行的重頭戲了
那就是搭乘南迴線的354次普快車由台東到枋寮
繼12月初搭乘現在已經消失的200次普快車後
這是我在短短兩個月內又踏上台東車站的藍皮列車
雖然354次短期內沒有聽說要停駛
不過真的要停駛的那時也不見得有空去搭
所以就趕緊先抽空去了
這班車的旅客不多
從台東出發後就相當閒散
列車編組是R111-TPK32219-TPK32206
此外也同時運送一些包裹給各車站(內容是剛印製完成的時刻表手冊)
這次給南迴線東段各站的份數都不算少
或許在西部大站已索取不到的朋友們可以嘗試到南迴線去拿(炸)
在太麻里與355次普快車交會
目前也只剩下南迴線可以看到這種景象
由於藍皮普快車可以開窗
加上是由柴電機關車牽引
在隧道多的南迴線便特別容易感受到柴電車的「威力」
或許一般的旅客會感覺到吵
但其實這也是在這段路上才有的特殊經歷(台東線大概僅有台東=山里這段有隧道)
未來不管是換成冷氣客車或是電氣化
都將會消滅這樣的印象
補充一下我並不反對列車設備的更迭
因為有些東西是時代潮流下必經的過程
但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會消逝
為他們留下記錄才特別顯得珍貴
在瀧溪等待與93次交會停留了十多分鐘
而車內與月台正上演著巧遇熟人的聊天情境
其中一方是354次的旅客
另一方則準備要搭乘93次
或許這也是在南迴線上才容易發生的景象吧...
南迴線雖然一側山、一側海
用眼睛看是不錯的視覺饗宴
但因為與海洋之間仍有一段距離
加上中間有些植株的干擾
若要將美景拍起來並非容易之事
因此就沒有拍太多張
隨著列車進入南迴線西段
太陽也漸漸西下
在枋野稍作停靠供應該是路員的旅客搭乘
而在枋野過後的路段
有部分是公路伴隨在一旁的
而其實就算是台鐵運行速度最慢的普快車
也能輕易將公路客運班車給超越
由此可見軌道運輸應該算是較有效率的交通工具
過了枋野便漸漸接近這趟車的終點─枋寮
不過在此之前有另一個值得拍照的主題
那就是加祿場站內停用的冷氣平快車
冷氣平快車是台鐵於1993~1994年間
以原本SPK32700型對號快車(平快車)加裝冷氣改造而來
最初是要作為復興號的增備車廂
但由於列車的設備除了加裝冷氣外無任何提升
座椅仍為平快車用的座椅
窗戶也未改成大窗
因此最後仍改以平快車之運用
而這批車自2008年之改點起退出旅客列車的營運並停用
雖曾由民間包車使用過
但多數車輛車況不佳
分別閒置於屏東線九曲堂站及南迴線加祿站
甚至有部分車輛已於高雄機廠解體
而抵達枋寮後
轉乘82次莒光號到屏東
再轉由電聯車運行的區間車回到高雄
與學弟分開後自行前往附近的便當店用餐
再搭乘由復興號運行的區間車至新左營站
轉搭計程車前往高鐵燕巢總機廠夜宿
準備隔天開始的高鐵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