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34.JPG DSC_0134.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moriwillie/66820bc80d5de4bc2adad16b5956b2b0.jpg)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本文的主角就已經走入歷史了
臺鐵今年12月22日的改點中
將西部幹線的復興號定期班次停駛或改以莒光號行駛
而這些復興號車廂便轉至東部
作為「區間車」之用
而其中臺東線著名的「200次」普快車
便在這次改點後改以復興號車廂行駛
為了留下最後的200次普快車記憶
特別向服務單位請了12月3日星期五的假
到花東去追尋這班即將走入歷史的列車
12月2日星期四
照理來說這天是有社課的
嗯....事實上我也有去社課啦@@
只是一半就先離席了
後面聽說才是精采的反而沒聽到...殘念
總之搭上往台北的國光客運
到台北轉運站與家人會合
交換花東行所需的行李後
便到台北車站準備踏上旅程
這次搭乘的是63次莒光號所附掛的商務車廂
車廂位置在最尾端,也就是1A車
前方則是本務機+8~1車,由FPK10400及FPK11400客車組成
商務車廂的車號是BCK10701
是由FPK10500型的客車再次更新而來的
我的座位是單人座
座椅除了比較寬敞,且有腰枕、頭枕外
前後間距也比較大
這班車的商務車廂空位不多
幾乎客滿了~看來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花錢換服務品質
陪伴我將近七個小時時間的商務車廂座位
不過搭夜車有一大缺點
那就是火車並不像國道客運一般會將室內燈給熄滅
所以光亮的環境便令人不太好入睡
雖然原本就有計畫要在花蓮起來拍本務機替換
但是睡眠時間仍是比預期中的短了許多
總之列車快到花蓮站時便往前走準備下車
有幾節車廂的旅客幾乎都在花蓮下車了
似乎是旅行團的樣子
凌晨三點寂靜的花蓮站突然熱鬧了起來...
凌晨三點的花蓮車站
準備更換本務機
在更換本務機的過程中
列車的室內燈及冷氣會暫時停止
不過對於那些已經熟睡的旅客應該沒有什麼差異才對
隨即列車繼續往台東前進
於清晨六點抵達了臺東
花了一點時間拍了本列車編組的車廂內裝
後又下車拍攝開往枋寮的352次普快車
未來在改點後臺東站凌晨開出的列車將只剩下352一班是藍皮普快
另一班則會由天藍復興給取代掉
已更換為調車機車的63次編組
開往枋寮的南迴線352次普快車
已在一旁預備,等候本務機連掛的200次普快車編組
拍完火車後走出付費區
在站內的超商買了早餐(唉...一樣是超商卻沒有賣最愛吃的軟法系列麵包XDD)
並買了往花蓮的普快車票
便準備進站一邊拍照一邊等待200次的出發
早晨的臺東車站
已連掛上本務機的200次編組
這天200次的本務機是R118號
編組則是
R118-SPK32609-TPK32219-TPK32206
而在等待發車時
由於天色漸漸亮了
便趕快利用等候的這20分鐘
趕緊拍了改為銀色端面的原光華號柴油客車
端面改為銀色的原光華號柴油客車
或許是因為這天是星期五的緣故
列車上除了一些學生、地方居民等常客之外
沒有太多像我一樣的鐵道愛好者或是觀光客
比起假日那種「大拜拜」的情形
我其實比較喜歡平常日這樣悠悠閒閒地享受在鐵道當中
其實藍皮普快車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開窗」這件事
在花東的好山好水環繞之下
實在沒有理由不讓自己直接接觸這邊的新鮮空氣
而少了玻璃窗的隔絕
才能真正在搭火車的過程中與花東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自普快車窗看出去的花東自然景觀
上回搭這班列車已是八年半前的事情
那時的我還是國小六年級的孩子
為了觀賞最後在幹線上運作的電氣路牌而搭上了這班列車
不過由於當時63次的時刻與現在不同
要在鹿野轉車較為保險
於是那次便沒有全程搭完200次
從臺東到山里
這段幾乎是連串的隧道
離開了臺東機務分段很快就鑽進了隧道
柴電機關車的聲響在這時早已不是噪音
而是旅途中另外一種體驗與記憶
也是未來無法再次體會到的
離開山里的下一站到了鹿野
在這裡列車要與553次柴快交會
雖說在時刻表上車種同為「普快」
但鹿野站的列車資訊顯示器
卻是一邊寫著「柴快」、另一邊寫著「平快」
相當有趣
未來少有機會能看到的藍皮白鐵交會
旅途中往外眺望看到的不是水泥叢林
不是高樓大廈
而是水、土、山、樹等等平時生活中所看不到的景象
這便是東部最吸引人的悠閒與自然
只可惜平常的忙碌生活把自己綁住了
這麼多年才有辦法來一次
列車停靠瑞源站
也因為每站皆停靠
所以也非常值得用來記錄各種小站的風情
不過我自己是沒有太在意這種東西就是了
有看到就拍
沒看到就算了
列車在池上與一班自強號交會
於是停靠了較久的時間
雖是約莫早上八點的時刻
月台上的便當小販早已提著熱騰騰的便當等候旅人的購買
不過對於停靠好一段時間的藍皮普快
這些小販顯然是在等待稍後要進站的自強號
果不其然自強號進站後互相應和的「便當」聲音響起
而這也算是池上或幾個小地方的特色
畢竟不是每個車站都有這種便當小販
忍受著寒風在月台上賣便當的小販
200次列車停靠池上站
200次列車停靠池上站
冷清的車廂中有著為數不多的乘客
而也因此這列車只有三節車廂
不過由於這列車擔負著傳遞公文及收取臺東線各站營收的工作
縱使載客表現再怎麼不佳
也是必須繼續行駛下去
「印度仔」通勤客車內的吊環
200次列車最重要的任務是收發臺東線各站的公文及收取營收款
在東里到玉里的途中
可以發現有一段的雙線鐵路高架橋已經架起了電桿
途中經過的客城一、二號橋
是在2007年時啟用的新線橋梁
亮眼的外觀已成了啟用後鐵道攝影愛好者的重要景點
只可惜目前已經架起了電桿
200次列車行經客城二號橋
過了客城一、二號橋
列車便駛入玉里車站
玉里是臺東線鐵路中途最大的聚落
也因此成了大型車站
為了進行交會及待避
列車在這邊停留了近20分鐘
也因此能夠下車拍攝一些在玉里站內的列車
只有晨昏才會行駛的柴油客車
繼鹿野之後藍皮與白鐵又再次相遇
200次停靠玉里站內
交會莒光號、待避自強號
玉里站副座進行行車作業
結束了中途站的休息
列車繼續往花蓮前進
也進入了旅程的下半段
列車中的乘客也是漸漸地減少
而成了悠閒的慢活列車
搭乘普快車可以開窗親近大自然
三民站內的路牌受器
在三民站與通過的自強號交會
由於現在早已不是電氣路牌的時代
所以列車快速通過
列車長將路牌套環套在受器上
再自授器接下下一段路的路牌的畫面
也只能在想像中看見
臺東線鐵路車站的興建多半在近幾十年
尤其是軌距拓寬後漸次的改線
使得路線上的車站幾乎都是混凝土建築居多
大富光復間穿越的鐵橋
我並不會太特別留意窗外的景色
畢竟所喜愛的是搭乘這種列車的感覺
而沒有特別要去看什麼風景
所以對於風景的描述也就會比較少一點
對我來講更具吸引力的其實是列車本身
以及其週邊的互動等等
200次列車停靠鳳林站
而在行前便有打聽過
在南平還有販售名片式車票
便決定在南平用短暫的停留時間購買
列車一停便奔上天橋到站房購買車票
不過由於溝通上出了點毛病
以及售票人員對於軋日機操作的不熟悉
買到了好幾張是日期不大正確的車票
不過這些車票是拿來收藏而非要搭車的
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南平交會1051次
停靠南平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時間
是因為要交會上圖的1051次自強號的緣故
也因為這天1051次有所延誤
所以我才有辦法買到名片式車票
此時旅程已剩下最後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趕緊在停靠的每一站記錄各種事物
在壽豐站又與自強號交會了一次
臺東線一直以來是以自強號為主
莒光號、普快車班次數都不多
對於前些日子臺鐵推行的TR PASS也成了使用上的一大挑戰
壽豐與自強號交會
公文簽收
將兩輛從北部送來的腳踏車轉送吉安站
由於這列車車上有營收票款之現金
故不時會有鐵路警察隨車進行安全保護
不時也會禁止一般旅客搭乘車長所在的車廂
所幸這天並沒有禁止進入這節車廂
也才能近距離地拍攝到車長的相關作業
各站的票款必須投入保管箱中
200次吉安站開車
從吉安站至花蓮站僅有3.4公里的距離
而這也是宣告了這趟200次的開窗之旅即將進入尾聲
在進入花蓮站前發現了即將連掛到環島觀光列車的R123
於是下車後便繼續留在站內拍攝這列車
抵達花蓮後,200次與本務機解連,等待調車機車前來
調車機車準備進行調車
調車機車將車廂拖出花蓮車站
由R123牽引,繼續前往台東的環島觀光列車
同時身為一個巴士愛好者
來到花蓮怎能忘記最近因交通部專案補助
而購買新車的花蓮客運呢?
詢問後得知最近的新車應會在一點左右回到車站
不過接下來所打算要繼續搭往羅東的加班區間車也是13:05要發車
再詢問花蓮車站服務台後決定先購買這班車的車票
再前往站外等候新車回來
花蓮客運由鑫威打造的新車
幸運地
這輛新車在12:55就回到花蓮車站
使我能順利地接續行程
購買車勤花蓮分部的便當後搭上2312次區間快車
這班車只停新城、東澳、南澳、蘇澳新站便到羅東站
而且優惠票價是100元
是經濟又實惠的選擇
只可惜也在這次的改點中取消了
車勤花蓮分部的60元排骨便當,菜色與其他地區相去不遠
在新城站短暫停靠時
拍到了一直都沒機會遇到的R190
可以說是這趟行程的所有願望與目的全都達成了
牽引水泥貨列的R190柴電機關車
之後到了羅東
由於天氣不佳
只短短停留在國光羅東站拍攝幾張新車照片後便又搭乘首都客運離開了
國光客運今年購買的BC211MA市區型公車
基隆羅東線車輛與羅東站招牌
總之用了不到24小時的時間
從新竹到了臺北再到臺東
最後又回到臺北
雖說行程相當緊湊
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得到了相當不一樣的體驗
下次的目標大概是南迴線吧~
預計寒假出發囉!!